|
雜興四首 / 作者:林逋 |
短褐蕭蕭頂幅巾,擁書才罷即嚬呻。
耕樵可似居山者,飲饌長如病酒人。
閉戶不無慵答客,焚香除是靜朝貞。
前賢風概聊希擬,一刺偏多井大春。
|
|
雜興四首解釋: 《雜興四首》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短褐蕭蕭頂幅巾,
擁書才罷即嚬呻。
耕樵可似居山者,
飲饌長如病酒人。
閉戶不無慵答客,
焚香除是靜朝貞。
前賢風概聊希擬,
一刺偏多井大春。
中文譯文:
短褐衣服發出蕭蕭的聲音,戴著寬大的巾帽,
擁有了書籍才停止,立刻皺起眉頭呻吟。
像是從事農耕和樵木工作的山居者,
飲食起居都像是酒鬼一樣。
閉起門戶不愿意回答客人的問題,
只焚香祭祀,以此追求寧靜和貞節。
對于前賢的風范和氣概只能略加模仿,
一針刺下去,卻偏偏多了井大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居者的生活情景。他身穿簡樸的短褐衣服,戴著寬大的巾帽,似乎是從事農耕和樵木工作的人。他擁有了書籍后,才停下來閱讀,但讀書的過程中卻皺起了眉頭,發出呻吟聲。這表明他對知識的追求并非輕松愉快,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思考的過程。
詩中還描繪了山居者的生活態度。他不愿意打開門戶回答客人的問題,更傾向于閉門謝客,專注于自己的修行。他通過焚香祭祀來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貞節。這種生活態度展示了他對于清靜和純潔的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山居者對于前賢的景仰和模仿。他希望能夠像前賢一樣具備風范和氣概,但只能略微模仿,一針刺下去,卻偏偏多了井大春。這句話意味著他在追求前賢的境界時,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自己的瑕疵和不足。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居者的生活情景和內心追求,表達了對于寧靜、純潔和前賢風范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