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常山絕頂廣麗亭 / 作者:蘇軾 |
西望穆陵關,東望瑯邪臺。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飛埃。
相將叫虞舜,遂欲歸蓬萊。
嗟我二三子,狂飲亦荒哉。
紅裙欲先去,長笛有余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纖腰回。
自従有此山,白石封蒼苔。
何嘗有此樂,將去復徘徊。
人生如朝露,白發日夜催。
棄置當何言,萬劫終飛灰。
|
|
登常山絕頂廣麗亭解釋:
《登常山絕頂廣麗亭》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登上常山絕頂的廣麗亭,西望穆陵關,東望瑯邪臺。南望九仙山,北望虛空中飛揚的塵埃。相互叫喚著虞舜,渴望歸去蓬萊。唉,我這二三子,放縱地飲酒也是荒唐啊。紅裙欲先離去,長笛中充滿悲哀。悠揚的歌聲升入云霄,妙舞中腰肢纖細地回旋。自從有了這座山,白色的石頭上覆蓋著青苔。何曾有如此的快樂,將要離去又徘徊不定。人生如同朝露,白發在日夜催促著衰老。放棄和置之不理,該說些什么呢?萬劫之后終將飛散如灰。
詩意:
這首詩詞以登上常山絕頂的廣麗亭為背景,通過觀望四方和自省人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人生短暫的思考。詩中描繪了四面的景物和各種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無常和無奈,對于歡愉和憂傷的交錯感受,以及對于人生價值和存在意義的思考。
賞析:
1. 描繪景物:詩中通過描繪西望穆陵關、東望瑯邪臺、南望九仙山和北望飛揚的塵埃,展示了廣闊的自然景觀,給讀者帶來一種開闊和壯麗的感受。這些景物的出現也與后文的人生感慨和思考形成了對比,突顯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2. 對人生的思考:詩中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無常的思考。作者通過描繪紅裙離去、長笛悲哀、清歌入云霄、妙舞回旋等情景,表達了歡愉和憂傷的交織,強調了人生的短暫和珍貴。最后的白發日夜催促著衰老,以及萬劫終飛灰的表達,更加強調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呼應了前文的景物描繪。
3. 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中的思考并不僅僅停留在人生短暫和無常上,還涉及到人生的價值和存在意義。詩中提到了虞舜、蓬萊等傳統文化中的符號,表達了對于傳統價值觀和理想境界的向往。然而,詩中的自省和思考并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而是以放棄和萬劫終飛灰的表述,表達了一種對于人生的無奈和力量的渺小。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于人生短暫和無常的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于人生的矛盾感受和對于人生存在的思考。它強調了人生的短暫和珍貴,呼喚人們珍惜當下,同時也表達了對于人生意義的追問和對于傳統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詩詞以流暢的語言和獨特的表達方式給人以深思的啟示,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