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題李頡林亭 / 作者:林逋 |
兼琴枕鶴經,盡日臥林亭。
啼鳥自相語,幽人誰欲聽。
半闌花籍白,一徑草盤青。
何必對樽酒,此中堪獨醒。
|
|
留題李頡林亭解釋: 《留題李頡林亭》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幽靜的林亭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寂寞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兼琴枕鶴經,盡日臥林亭。
啼鳥自相語,幽人誰欲聽。
半闌花籍白,一徑草盤青。
何必對樽酒,此中堪獨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林亭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一種深沉的孤獨和寂寞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提到自己兼著琴,枕著鶴經,整日躺在林亭中。這里的琴和鶴經都是象征著詩人的寂寞和孤獨,琴代表著音樂的悠揚,而鶴經則象征著長壽和孤獨。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自己長時間在林亭中的孤獨感。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林亭中鳥兒的啼叫,它們自相交談,但只有幽靜的人才能真正聆聽到它們的語言。這里的啼鳥象征著自然界的聲音,而幽人則代表著詩人自己。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于自然聲音的敏感和對于寂寞的理解。
在下一節,詩人描繪了半掩的花門和白色的花瓣,以及一條青草盤旋的小徑。這里的花門和花瓣象征著美麗和純潔,而青草則代表著生機和希望。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展示了林亭中的自然景色,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美麗事物的向往。
最后,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問自己為什么要對著酒杯,而不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清醒地思考。這里的樽酒代表著世俗的享樂和煩惱,而詩人則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可以更加清醒地思考和感受。詩人通過這樣的反問,表達了對于內心寧靜和思考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林亭的景象和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一種深沉的孤獨和寂寞之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內心的思考,表達了對于美麗事物的向往和對于內心寧靜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