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先漱玉亭 / 作者:蘇軾 |
高巖下赤日,深谷來悲風。
擘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
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
余流滑無聲,快瀉雙石谼。
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
蕩蕩白銀闕,沉沉水精宮。
愿隨琴高生,腳踏赤鯶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
|
開先漱玉亭解釋:
《開先漱玉亭》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壯麗的自然景觀,并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意境。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開先漱玉亭》
高巖下赤日,
深谷來悲風。
擘開青玉峽,
飛出兩白龍。
亂沫散霜雪,
古潭搖清空。
余流滑無聲,
快瀉雙石谼。
我來不忍去,
月出飛橋東。
蕩蕩白銀闕,
沉沉水精宮。
愿隨琴高生,
腳踏赤鯶公。
手持白芙蕖,
跳下清泠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水景色的壯麗景觀,展示了蘇軾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在高巖下,紅日升起,山谷中吹來凄涼的風。蘇軾用"擘開青玉峽"來形容山間的峽谷,仿佛是打開了一條玉質的通道。接著,兩條白龍從峽谷中飛出,形成了壯麗的景象。
詩中還描繪了瀑布飛濺的景象,"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瀑布的水花散開如同飛舞的霜雪,潭水搖曳著清澈的空氣。在這美麗的景色中,水流靜靜地滑過,沒有任何聲響,宛如無聲的音樂。蘇軾表達了自己對這美景的留戀之情,他不愿離開,想要乘著月亮的輪舞離開東方的飛橋。
詩的后半部分轉向了神話的意象,提到了白銀闕和水精宮,這些都是神話故事中的景點。蘇軾表示自己愿意與這些神話中的美景結伴同行,腳踏著赤鯶公(傳說中的神獸)的背上。最后,他手持白芙蕖(一種白色的花朵),跳進清泠的水中。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蘇軾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自由、浪漫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神話世界的憧憬,通過將自己融入到自然景色和神話中,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