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和〔二首〕 / 作者:蘇軾 |
眼花錯莫鬢霜勻,病馬羸騶只自塵。
奉引拾遺叨侍従,思歸少傅羨朱陳。
衰年壯觀空驚目,險韻清詩苦斗新。
最后數篇君莫厭,扌壽殘椒桂有余辛。
憶觀滄海過東萊,日照三山迤邐開。
桂觀飛樓凌霧起,仙幢寶蓋拂天來。
不聞宮漏催晨箭,但覺檐陰轉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處,會稽何日乞方回。
(時方闕會稽守。
)
|
|
再和〔二首〕解釋:
《再和〔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眼花錯莫鬢霜勻,
病馬羸騶只自塵。
奉引拾遺叨侍従,
思歸少傅羨朱陳。
衰年壯觀空驚目,
險韻清詩苦斗新。
最后數篇君莫厭,
扌壽殘椒桂有余辛。
憶觀滄海過東萊,
日照三山迤邐開。
桂觀飛樓凌霧起,
仙幢寶蓋拂天來。
不聞宮漏催晨箭,
但覺檐陰轉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處,
會稽何日乞方回。(時方闕會稽守。)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如下:
眼花錯亂,鬢發上有霜悉數齊整,
病馬瘦弱,只有它自身的塵土。
奉引拾遺,擔任侍従之職,
思念歸鄉,羨慕朱陳少傅。
年歲漸衰,壯麗的景色令人驚嘆不已,
險峻的韻味,清新的詩句,苦苦斗爭創新。
最后幾篇詩作,請君勿厭棄,
手壽已殘,香料和桂皮僅有微余的辛香。
回憶觀賞滄海時,曾經經過東萊,
陽光照耀下,三座山峰蜿蜒開啟。
桂觀飛樓凌霧而起,
仙幢寶蓋拂過天空降臨。
聽不到宮殿的鐘漏催促早晨的箭,
只感到屋檐的陰影轉動,古老的槐樹。
供奉清班的位置并非老去之處,
何時才能回到會稽?(當時會稽守位于空缺之中。)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于歲月流逝、衰老的感慨,同時也抒發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創作的堅持。詩中描繪了眼花、鬢發有霜的年邁形象,以及病弱的馬只能在自己的塵土中度日。蘇軾以自己的經歷來表達對歸鄉的思念,羨慕少傅朱陳能夠回到故鄉。他用壯麗的景色、險峻的韻味和清新的詩句來形容自己的作品,表達了創作的艱辛和對創新的執著。詩的最后部分,則是蘇軾回憶起過去觀賞滄海和山峰的美景,描繪了桂觀飛樓、仙幢寶蓋等奇妙的景象。他感嘆時光流轉,安慰自己不要畏懼衰老,仍然能夠在創作中保持獨特的風采。最后,他希望能夠回到會稽,重返清班的位置,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整首詩詞雖然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中文譯文:
眼睛花了,不知錯亂,鬢發上的霜勻齊,
病馬瘦弱,只有自己的塵土。
奉引拾遺,時常擔任侍從之職,
思念歸鄉,羨慕朱陳少傅。
衰老的歲月,壯麗的景色空悲懼,
險峻的韻味,清新的詩句苦苦斗新。
最后幾篇,請君勿厭棄,
手壽已殘,辣椒和桂皮還有余香。
回憶觀賞滄海,經過東萊,
陽光照耀下,三座山峰蜿蜒開。
桂觀飛樓凌霧起,
仙幢寶蓋拂天而來。
聽不到宮殿的鐘漏催晨箭,
只感到屋檐的陰影轉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去之處,
會稽何日乞方回。(時方闕會稽守。)
詩意和賞析:
《再和〔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詩詞,表達了對歲月流逝、衰老的感慨,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創作的堅持。
詩的第一首描述了自己眼花和鬢發有霜的老態,以及病馬的瘦弱,表現了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衰老。蘇軾在擔任官職期間曾奉引拾遺,同時也思念家鄉,羨慕朱陳少傅能夠回到故鄉的自在。
第二首詩以桂觀飛樓、仙幢寶蓋等奇妙景象描繪了蘇軾過去觀賞滄海和山峰的美景。他感嘆時光流轉,安慰自己不要畏懼衰老,仍然能夠在創作中保持獨特的風采。最后,他希望能夠回到會稽,重返清班的位置,繼續從事文學創作。
整首詩描繪了歲月流逝、衰老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表達了對創作的堅持和對回歸故鄉的渴望。蘇軾以細膩的描寫和感性的情感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文人的獨特視角和才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