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前韻再送周正孺 / 作者:蘇軾 |
東川得望郎,坐與西爭重。
高風傾石室,舊學鄙文冢。
蜀人安使君,所至野不聳。
竹馬迎細侯,大錢送劉寵。
遙知句溪路,老稚相扶擁。
看畫古叢祠,百怪朝幽拱。
牛頭與兜率,云木蔚堆壟。
醉鄉追舊游,筆陣賈余勇。
聊將詩酒樂,一掃簿書冗。
西風吹好句,珠玉本無踵。
(劉蛻《文冢銘》,在梓州。
)
|
|
次前韻再送周正孺解釋:
《次前韻再送周正孺》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川得望郎,坐與西爭重。
高風傾石室,舊學鄙文冢。
蜀人安使君,所至野不聳。
竹馬迎細侯,大錢送劉寵。
遙知句溪路,老稚相扶擁。
看畫古叢祠,百怪朝幽拱。
牛頭與兜率,云木蔚堆壟。
醉鄉追舊游,筆陣賈余勇。
聊將詩酒樂,一掃簿書冗。
西風吹好句,珠玉本無踵。(劉蛻《文冢銘》,在梓州。)
詩意:
這首詩是蘇軾送別周正孺的作品。周正孺是蘇軾的友人,他離開東川(今四川)前往西部地區。詩中表達了對周正孺的祝愿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對周正孺的前程和所見所聞進行了一些描寫。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周正孺離開東川為線索,展示了蘇軾對友誼和旅途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對各個句子的賞析:
1. "東川得望郎,坐與西爭重。"
望郎指周正孺,東川是他的離別地。這句表達了蘇軾對周正孺離去的感慨和對他前程的祝福。
2. "高風傾石室,舊學鄙文冢。"
石室和文冢都是指古代的學府,蘇軾用來形容周正孺所在的學府受到重視。這句表達了對周正孺才華的贊賞和對他學術成就的期待。
3. "蜀人安使君,所至野不聳。"
使君指周正孺,他所到之處,野外的景物都不會因其出現而顯得異常。這句表達了周正孺的謙遜和低調的品質。
4. "竹馬迎細侯,大錢送劉寵。"
竹馬指周正孺的朋友,細侯指蘇軾自己。這句表達了蘇軾和周正孺的友誼深厚,他們在相互送別時互相贈送了禮物。
5. "遙知句溪路,老稚相扶擁。"
句溪是指古代文人的聚居地,這句表達了蘇軾和周正孺在文學上的交流和互相扶持。
6. "看畫古叢祠,百怪朝幽拱。"
這句描述了他們一起欣賞古代畫作和參觀古跡的情景,展示了他們對藝術和歷史的共同興趣。
7. "牛頭與兜率,云木蔚堆壟。"
牛頭和兜率都是指古代的神獸,云木指云彩和樹木。這句描述了風景的壯麗和神秘,展示了他們在旅途中所見所聞的美景。
8. "醉鄉追舊游,筆陣賈余勇。"
醉鄉指他們曾一起暢飲歡樂的地方,這句表達了蘇軾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希望能再次相聚的情愫。
9. "聊將詩酒樂,一掃簿書冗。"
這句表達了蘇軾想要摒棄瑣事和煩憂,與周正孺一同享受詩酒和快樂的愿望。
10. "西風吹好句,珠玉本無踵。(劉蛻《文冢銘》,在梓州。)"
這句引用了劉蛻的《文冢銘》,意味著蘇軾希望自己的詩句能像珍貴的寶石一樣,流傳下去,永不磨滅。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蘇軾對友人周正孺的送別為主題,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物、友誼和思念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美好時光的珍視,同時也展示了蘇軾的詩意和對藝術、歷史的熱愛。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描寫,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才華和情感細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