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晁說之考牧圖后 / 作者:蘇軾 |
我昔在田間,但知羊與牛。
川平牛背穩。
如駕百斛舟。
舟行無人岸自移,我臥讀書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聽我鞭聲如鼓鼙。
我鞭不妄發,視其后者而鞭之。
澤中草木長,草長病牛羊。
尋山跨坑谷,騰aa37筋骨強。
煙蓑雨笠長林下,老去而今空見畫。
世間馬耳射東風,悔不長作多牛翁。
|
|
書晁說之考牧圖后解釋:
《書晁說之考牧圖后》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昔在田間,但知羊與牛。
川平牛背穩,如駕百斛舟。
舟行無人岸自移,我臥讀書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聽我鞭聲如鼓鼙。
我鞭不妄發,視其后者而鞭之。
澤中草木長,草長病牛羊。
尋山跨坑谷,騰筋骨強。
煙蓑雨笠長林下,老去而今空見畫。
世間馬耳射東風,悔不長作多牛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田間放牧的情景,表達了他對農民生活和傳統價值的思考。詩人在牧場上放牛放羊,和牛羊一起度過了很多時光。他對于牛羊的照料有一種技藝的掌握,就像駕駛一艘百斛重的船一樣熟練。當他躺在田間休息讀書時,牛羊并不理解他的學問。他的鞭聲像鼓聲一樣激勵著羊群,他不會隨意揮鞭,而是根據后面的羊來確定方向。然而,沼澤地的草木茂盛,長草使牛羊生病。為了治療牛羊的病情,他跨過山坡和溝壑,讓牛羊恢復了強壯的筋骨。現在,他已經老去,只能在長滿煙雨的林下看到過去的景象。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只顧自己的私利,不顧農民的辛勞,他后悔自己沒有早點成為一個有很多牛羊的農夫。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農田中的牧場景象,展現了蘇軾對農民生活的贊美和思考。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描述了放牧牛羊的情景,通過與牛羊的互動,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尊重和對傳統價值的思考。
詩中的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對牛羊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于農田生活的親切感受。他在放牧中駕馭牛羊,將其比喻為駕駛一艘重載船只,形象地表達了他對農民技藝的敬佩。同時,詩人也意識到自己的學問與農田生活的脫節,他躺在田間讀書時,牛羊對他的學問毫無理解,這種對比凸顯了知識與勞動之間的差異。
詩中還抒發了對農田的關切。草木茂盛導致牛羊生病,詩人跨過山坡和溝壑,盡力治療牛羊的病情,體現了他對農民辛勞的體諒和關愛。
最后幾句是詩人對現實的感慨和反思:
此處的"aa37"是無法理解的,可能是輸入錯誤或者打字錯誤。請提供正確的文本,以便進行完整的分析和翻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