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快哉亭 / 作者:陳師道 |
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
夕陽初隱地,暮靄已依山。
度鳥欲何向,奔云亦自閑。
登臨興不盡,稚子故須還。
|
|
登快哉亭解釋: 《登快哉亭》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登上快哉亭后的景色和情感體驗。
詩詞通過描寫城市與清江曲、泉水在亂石間流淌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與和諧。夕陽初次隱沒在地平線上,暮靄依山而升,為整個景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的迷離感。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心境的寧靜與自由。他觀察到飛鳥在空中搖曳不定、迷失方向,而飄逸的云彩也隨意自在地飄蕩。這些景象與詩人自身的登臨之興相互呼應(yīng),他的心情無法完全釋放,仿佛還有更多的情感需要表達。
最后兩句詩,詩人提到了一個稚子,暗示了他的家庭責(zé)任和牽掛。盡管登臨之樂無法盡情享受,但他必須回歸家庭,履行自己的職責(zé)。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詩人傳達了對自由、寧靜和責(zé)任的追求,讓讀者感受到一種與自然融合、心靈自由的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