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中二首 / 作者:陳師道 |
野火燒原雉昏雊,黃塵漲天牛亂斗。
江間無日不風波,老去何時脫奔走。
詩書滿腹不及口,遮日寧須釣竿手。
愧爾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
|
舟中二首解釋: 《舟中二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火燒原雉昏雊,
黃塵漲天牛亂斗。
江間無日不風波,
老去何時脫奔走。
詩中描繪了一幅動蕩的景象,火災蔓延燒毀了原野,使得野雉驚慌失措,天空彌漫著黃色的塵土,牛群驚恐地亂撞。江水時常波濤洶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詩人感嘆自己已經年老,卻無法擺脫忙碌奔波的生活。
詩中的野火、黃塵和江波都是象征著世間的紛擾和動蕩。野火燒毀了原野的景象,表達了社會的不穩定和動蕩;黃塵漲天,牛群亂斗,暗示著人們在困境中爭斗求生存;江間風波不斷,暗示社會風云變幻,沒有一刻的安寧。而詩人所處的舟中象征著他個人的處境,他感嘆自己無法擺脫這種紛擾和奔波,即使年事已高。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困惑和無奈。他感到自己的知識豐富(詩書滿腹),但卻無法表達出來(不及口),被生活的瑣碎所束縛,無法有所作為。他用遮日寧須釣竿手來形容自己忙碌的生活,意味著他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無法享受自在。他愧疚地說自己像是被烤熟的鳥,茅檐炙背,生活的壓力讓他焦慮不安。最后,他仰望著青天,卻只能搔白首,感到無力改變。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困惑和無奈,反映了宋代社會的動蕩和紛擾。通過對自身處境的抒發,詩人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自由自在的向往,傳達了深沉的生活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