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 / 作者:蘇軾 |
雙闕浮空照短亭,至今猿鳥嘯青熒。
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魚龍舞洞庭。
蜀人文賦楚人辭,堯在崇山舜九疑。
圣主若非真得道,南來萬里亦何為。
嶺海東南月窟西,功成天已錫玄圭。
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東來隱會稽。
|
|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解釋: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雙闕浮空照短亭,
至今猿鳥嘯青熒。
君王自此西巡狩,
再使魚龍舞洞庭。
蜀人文賦楚人辭,
堯在崇山舜九疑。
圣主若非真得道,
南來萬里亦何為。
嶺海東南月窟西,
功成天已錫玄圭。
此方定是神仙宅,
禹亦東來隱會稽。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建封寺早晨登上盡善亭,眺望遠處的韶石景象所感悟的一系列思考。他以古代帝王的巡幸為引子,表達了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時代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歷史傳說,蘇軾通過詩詞表達了對人生命運和人事滄桑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展示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和歷史長河的交融。首先,蘇軾以"雙闕浮空"的形象描繪了遠方的景色,古代宮殿的影子浮現在天空之上,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接著,他提到猿鳥在青熒(指綠樹和花草)間嘯叫,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生命的韻律。
然后,蘇軾將視線轉移到歷史上的君王巡幸,通過描述君王西巡狩和魚龍在洞庭湖中舞動,展示了古代帝王的威嚴和氣勢。他以此來暗示現實中的統治者,希望他們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欣賞自然和歷史的美妙。
接下來,蘇軾提到了蜀人的文賦和楚人的辭章,以及堯和舜傳說中的崇山和九疑。通過描繪這些傳統文化和歷史傳說,他表達了對古代智慧和文化的敬仰。然而,他也暗示著現實中的統治者,即使在權利和榮耀面前,他們也應該追求真正的道德和智慧。
最后,蘇軾以嶺海、月窟和玄圭等象征性的意象,表達了對神仙之境的向往和追求。他認為這個景象是神仙的居所,甚至禹都會來此隱居。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對理想境地和人生價值的追求,以及對現實世界的超越。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和歷史傳說的描繪,表達了蘇軾對人生命運、歷史滄桑和理想境地的思考。他借用古代帝王的形象,既批判了現實中的統治者對于個人利益和權力的追逐,又表達了對真正的道德和智慧的追求。整首詩詞以壯麗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