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日潮 / 作者:陳師道 |
眼看白浪覆青山,誰信黃昏去復還。
縱使百年終有盡,何須豪橫詫吳蠻。
|
|
十八日潮解釋: 詩詞:《十八日潮》
朝代:宋代
作者:陳師道
中文譯文:
眼看白浪覆青山,
誰信黃昏去復還。
縱使百年終有盡,
何須豪橫詫吳蠻。
詩意和賞析:
《十八日潮》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通過描繪海潮的景象,抒發了人生短暫和無常的主題。
詩中描繪了白浪覆蓋著青山的景象,這是一幅壯觀而動人的畫面。這里的白浪與青山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大自然的力量與人類的渺小。作者以直觀的形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人們目睹著黃昏的來臨,但很少有人相信黃昏過去后會再次返回。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思考。他指出,即使百年過后,最終也會有盡頭。這種觀念與前兩句所表現的無常感形成了呼應。無論是大自然還是人的生命,都受制于時間和命運的限制,都無法逃避終結的命運。
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豪情壯志和對命運的堅毅態度。詩人問道,既然時間有盡頭,又有什么必要去追求虛榮和豪橫呢?他以"吳蠻"來指代世俗的榮華富貴和權勢,認為這些都是短暫而虛幻的,不值得追逐。相對于短暫的世俗榮華,詩人表達了對于內心深處真正珍貴的東西的追求。
《十八日潮》通過描繪海潮的景象,深刻地表達了人生短暫和無常的主題。詩人通過對時間流逝和世俗榮華的思考,呼喚人們應當珍惜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追求內心的堅毅和豪情壯志。這首詩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凝練地表達了生命的哲理,引發人們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