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 / 作者:陳師道 |
謝公中年後,畏與親友別。
數日懷抱惡,每笑冠纓絕。
生有四方事,死當一語決。
前笑今則悲,吾衰擬何說。
著鞭何必先,倒筆不容掣。
鞭爾轅下駒,萬里一改轍。
|
|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解釋: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別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
感謝公務繁忙,不敢與親友分離。
幾日來憂心重,每次笑顏消逝。
生活中有無數事情,死后只有一句話能定論。
以前歡笑如今變悲,我已衰老,無話可說。
拿起鞭子何必先預備,放下筆也無法收束。
抽打馬車下的馬匹,萬里路途改變了方向。
詩意: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離別的感慨和思考。詩人感謝朋友李奉議在公務繁忙時仍然抽空與他相聚,但他因為朋友的離去而感到憂心重重,笑容也逐漸消失。詩人思考著人生的種種事務,但在死后,這一切都將歸于平淡,只有一句話能定論。過去的歡樂如今變成了悲傷,詩人感到自己已經衰老,無話可說。他認為人生如同駕車,拿起鞭子也無法預測未來,放下筆也無法掌控命運,萬里路途也可能改變方向。
賞析:
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陳師道對離別的感傷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情感真摯而深沉,通過簡潔的文字傳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無奈。詩人通過對自己與朋友的離別的描繪,折射出人生的變幻和不可掌控的命運。詩人用簡短的文字,勾勒出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和無常的轉變。最后兩句"拿起鞭子何必先,倒筆不容掣。鞭爾轅下駒,萬里一改轍"更是將人生的轉變比喻為駕馭馬車,強調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難以預料。整首詩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引發人們對生命和離別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