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守攜酒見過用前韻作詩聊復和之 / 作者:蘇軾 |
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渾。
傳呼草市來攜客,灑掃漁磯共置樽。
山下黃童爭看舞,江干白骨已銜恩。
(時詹方議葬暴骨。
)孤云落日西南望,長羨歸鴉自識村。
|
|
詹守攜酒見過用前韻作詩聊復和之解釋:
《詹守攜酒見過用前韻作詩聊復和之》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箕踞狂歌老瓦盆,
燎毛燔肉似羌渾。
傳呼草市來攜客,
灑掃漁磯共置樽。
山下黃童爭看舞,
江干白骨已銜恩。(時詹方議葬暴骨。)
孤云落日西南望,
長羨歸鴉自識村。
詩詞中的描述是蘇軾以前韻作詩,與朋友詹守相互和詩游玩的場景。詩人坐在老瓦盆上,放聲高歌,猶如羌族人那般放縱奔放。他們傳呼著,邀請來自草市的客人一起攜酒共度美好時光,一同在漁磯邊灑掃清理,并擺放酒樽。山下的黃童們爭相觀看舞蹈,而江邊已經有白骨躺在那里,它們早已享受過江水的滋潤。(此時詹守正在商議將這些暴露在江邊的尸骨進行合適的安葬。)孤獨的云彩在太陽落下后向西南方向飄去,而詩人則羨慕歸鴉,它們能夠自己辨識出自己的村莊。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與詹守的歡樂時光,他們坐在破舊的老瓦盆上高歌,無拘無束地享受著生活的樂趣。詩人通過描繪這樣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由自在、放縱奔放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詩中也融入了對生命的思考,江邊的白骨象征著生命的脆弱和短暫,而孤獨的云彩和歸鴉則展現了對自由和回歸本質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豪放奔放的筆調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激情與追求自由的態度,同時與生命的脆弱和短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這種對比,詩人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并對現實生活中的束縛和繁瑣感到厭倦。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的豪放情懷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