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答秦少章 / 作者:陳師道 |
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
縹緲鴻鵠上,眾目焉能玩。
子從淮海來,一喙當百難。
師儒有韓孟,拭目互驚惋。
老生時在傍,縮手愧顏汗。
黃公金華伯,莞爾回一眄。
彼方試子難,疾前不應懦。
要當攻石堅,切作摶沙散。
桓璧雖具美,礲錯加璀璨。
我老不足畏,後生何可慢。
|
|
次韻答秦少章解釋: 《次韻答秦少章》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用學詩比喻學仙,表達了對詩歌創作的追求和對仙境般的境界的向往。作者表示學詩如同學習仙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已經將自己的骨骼換成了詩歌的形式,沉浸其中。
詩詞中出現了縹緲的鴻鵠,象征著高遠的詩意和境界,而眾目難以欣賞和領悟。詩人陳師道以自己作為鴻鵠,從淮海來,面對百難,只憑一己之力應對困境。師儒們,像韓愈和孟浩然一樣,相互拭目互相驚嘆,對陳師道的才華贊嘆不已。老生們時常在旁觀看,但他們退縮了手,感到慚愧和汗顏。
黃公和金華伯,兩位古代賢人,回眸一瞥,仿佛在試探陳師道的能力。那遠方的試探是如此艱難,但陳師道并不怯懦,他迅速應對,不畏困難。作者呼吁要像攻擊堅硬的石頭一樣堅定,像捧起散沙一樣靈活,把握住詩歌的創作技巧。
詩詞中提到了桓璧,指的是傳說中美玉,而礲錯則是美玉的一種色澤。這里用桓璧和礲錯來形容自己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詩歌的自信和自豪。
最后,陳師道自謙自己已經老去,但并不害怕與年輕一代比較。他認為年輕一代不能懈怠,要不斷追求進步,才能超越前人。
這首詩詞表達了陳師道對詩歌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以及他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和對后輩的鞭策。通過比喻和意象的運用,詩詞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現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獨特見解和高傲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