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潭州張蕓叟二首 / 作者:陳師道 |
湖嶺一都會,西南更上游。
秋盤堆鴨腳,春味薦貓頭。
宣室來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為郡樂,莫作越鄉憂。
|
|
寄潭州張蕓叟二首解釋: 《寄潭州張蕓叟二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湖嶺一都會,西南更上游。
秋盤堆鴨腳,春味薦貓頭。
宣室來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為郡樂,莫作越鄉憂。
詩意:
這首詩詞以寄托情思的方式,向潭州的張蕓叟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湖嶺的景色和詩人的心情,并表達了對張蕓叟的問候和祝福。
賞析:
詩的開篇寫道:“湖嶺一都會,西南更上游?!边@里描繪了湖嶺的壯麗景色,也暗含了詩人的追求進取之意。湖嶺一詞可以理解為美麗的山水之地,而上游則表示追求更高境界的向上之心。
接著,詩人以描繪食物的形式表達了對張蕓叟的思念:“秋盤堆鴨腳,春味薦貓頭。”這里用秋天堆起的鴨腳和春天的美味貓頭來象征著美食,表達了詩人對張蕓叟的友情之情。
下一段寫道:“宣室來何暮,蒸池得借留。”宣室指的是官府,這里表示張蕓叟接到官府的通知來到別處,而蒸池則指的是宴會的地方。詩人希望張蕓叟能夠留下來,共同在宴會上享受歡樂時光,表達了對張蕓叟的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孰知為郡樂,莫作越鄉憂。”表達了詩人對張蕓叟的祝福和希望。詩人希望張蕓叟在他的郡中能夠快樂,不要為越鄉的憂愁所困擾。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張蕓叟的思念和祝福之情,通過描繪景色、食物和情感的方式,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