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詢秀才歸徐 / 作者:陳師道 |
千里相從愧子心,未堪歸路馬駸駸。
更能作意憐衰病,肯後重來道古今。
三歲有期看一舉,百年聊待到千尋。
行逢凈社論余習,為說登臨久廢吟。
|
|
陳詢秀才歸徐解釋: 《陳詢秀才歸徐》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里相從愧子心,
未堪歸路馬駸駸。
更能作意憐衰病,
肯後重來道古今。
三歲有期看一舉,
百年聊待到千尋。
行逢凈社論余習,
為說登臨久廢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秀才陳詢從遠方歸來的情景,他心存愧疚,感到自己與父母相隔千里,而不堪忍受回家的路途艱辛。然而,他對生活的困苦和疾病仍然有所思考,堅持要回家,繼續追求古今道義。他相信人生有三年的期限,期待著一舉成名;即使需要等待一百年,他也會堅守等待,直到千古。在旅途中,他偶然遇到了清凈的社群,與他們交流自己的學問,談論登臨名山的久遠傳統。這使他重新燃起對詩詞創作的熱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歸途中的心境和對未來的期許,展現了陳詢秀才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對文化傳統的熱愛。他在長途旅行中感到內心的愧疚和無奈,但仍然保持著對人生和學問的思考。他相信自己有一定的時間限制來實現自己的抱負,無論需要等待多久,都愿意堅守。詩中提到的凈社是指一些文人學者的聚會場所,這里可以讓他們交流學問和心得,給予彼此啟迪和鼓舞。這樣的遭遇使他重新點燃了對詩詞創作的熱情,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文學理想。
整首詩抒發了陳詢秀才追求理想、堅守信念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文化追求的傳統和價值觀。這種對家園的思念、對傳統文化的承繼以及對學問的熱愛都是宋代文人的典型特征,使得這首詩具有時代特色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