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魏衍寇國寶田從先二侄分韻得坐字 / 作者:陳師道 |
將老蒙誤恩,受吊不受賀。
欲起尚遲回,積閑習成惰。
向來二三子,相與守寒餓。
一日不可無,三歲安得過。
是時秋益高,夜永月初破。
漏鼓已再更,坐者余幾個。
酒薄多可強,談勝堅莫破。
檐昏讀字細,林缺瞻星大。
吳吟未至慢,楚語不假些。
懷遠已屢嘆,論昔先急唾。
身世喜相違,真成螘旋磨。
平生陳孟公,歲晚不驚坐。
|
|
與魏衍寇國寶田從先二侄分韻得坐字解釋: 《與魏衍寇國寶田從先二侄分韻得坐字》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蒙誤以恩待,受吊卻不受賀。
欲起還須遲回,懶散習成惰態。
常與二、三友,相守寒餓日。
一天不能缺,三歲怎能過。
如今秋天漸高,夜深月初升。
漏聲鼓聲已多次,仍有幾人坐。
酒味淡薄可增強,談笑勝過堅固。
屋檐昏暗讀書細,林間缺口望星辰。
吳地吟詩未到慢,楚語無需虛設。
懷念遠方已多次嘆息,論述過去先急于批判。
人生的經歷常常與喜悲相悖,真實成長需要反復磨練。
我平生陳孟公,年歲漸晚而不驚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描繪了作者老年的生活狀態和思考。詩人自述自己以德報怨,但卻被人吊唁時不接受賀禮。他想要起身行動,卻總是拖延遲疑,導致養成了懶散的習慣。和他交往的朋友們都是些貧寒之輩,他們共同度過了寒冷和饑餓的日子。作者認為,一天都不能缺少朋友的陪伴,三年又怎能不過得艱難呢。
詩中描繪了秋高氣爽的時節,夜晚月亮剛剛升起,而漏聲和鼓聲已經多次響起,只剩下幾個人坐在一起。他們喝著淡薄的酒,談笑風生,比堅固的物質更能使人感到愉悅。作者坐在房檐下,昏暗的燈光下細心讀書,眺望星空中的缺口,思考著偉大的星辰。他自謙吳地的吟詩才華不及他人,卻不需要虛設楚語的辭藻。
詩人多次懷念遠方,感嘆人生的轉變,不再與喜悲相合,而是真實的經驗需要不斷的磨練。最后,作者自稱陳孟公,意味著他年歲已經漸晚,但仍然保持著平靜和沉穩的態度。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自己生活狀態的反思和對友情、酒宴、讀書和思考的珍視。通過對老年人的心境和生活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對自身處境的理解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