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別張蕓叟 / 作者:陳師道 |
中年為別更堪頻,四海無家托一身。
此別時須問生死,孰知詩力解窮人。
|
|
次韻別張蕓叟解釋: 《次韻別張蕓叟》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張蕓叟分別的場景,流露出無家可歸的孤寂和對生死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年多次別離令人心痛,四海無家可依托。在這次分別之時,應當討論生和死的問題,但誰能理解詩歌的力量解救窮苦之人呢?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陳師道對別離的痛苦和對無家可歸的無助感的思考。他在情感上感受到了中年時期頻繁的離別所帶來的傷痛,而且他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無處安身,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稱為家。這種孤獨和無助的感受引發了他對生死問題的思考。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在這個世界上,誰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詩歌的力量,以及它對于解救窮苦之人的重要性。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述離別和無家可歸的境況,陳師道展示了中年時期頻繁別離所帶來的痛苦和無助感。他在詩中提出了一個富有哲理的問題,即詩歌是否能夠真正理解和解救窮苦之人。這個問題反映了詩人對詩歌價值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整首詩以凄涼的氛圍營造出一種孤獨和無奈的情感,同時通過對生死和詩歌力量的探討,折射出作者對人生意義和詩歌價值的深思。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而深刻的情感,使讀者在感受到離別的傷痛的同時,也引發了對生命和詩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