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過田承君 / 作者:陳師道 |
寺古專宜僻,居深自作幽。
興來寧憚遠,句苦不緣愁。
逸氣無前足,虛懷不系舟。
逢人難晤語,冒雨亦相求。
|
|
和過田承君解釋: 詩詞:《和過田承君》
朝代:宋代
作者:陳師道
寺古專宜僻,居深自作幽。
興來寧憚遠,句苦不緣愁。
逸氣無前足,虛懷不系舟。
逢人難晤語,冒雨亦相求。
中文譯文:
古寺專門適合僻靜之地,居住在深處自然形成幽靜的環境。
激發起興致時,寧愿不顧遠近困難,句子卻不表達憂愁之情。
逸足氣息無法前行,寬廣的胸懷卻不拘泥于一方。
遇到人很難交流言語,即使冒雨也要相互追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僻靜的古寺中居住,創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他在這個隱蔽的地方,遠離塵囂,得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表達了自己在創作詩詞時的心境。他提到自己的創作激情,即使面臨困難和距離的阻礙,也能夠克服不顧一切追求創作的欲望。他的詩句并不流露出憂愁之情,而是展現了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意志。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和超越的心態。他認為自己的才情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無法前進,但他的心胸卻寬廣無垠,不受局限。他不受拘束,不系于一方,展現了一種豁達的態度。
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一種孤獨和寂寞的情感。作者描述了自己與他人交流困難的境遇,即使遇到人也難以有深入的對話。這種隔閡和孤獨感使得他愿意冒雨去尋求交流,顯示出他渴望與他人相互理解和溝通的內心之愿。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環境、情感和心境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情感體驗。它表達了對自由、追求和交流的渴望,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堅韌不拔和豁達的精神。這使得《和過田承君》成為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的宋代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