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秦太虛湖上野步 / 作者:陳師道 |
曉風疏日乍相親,黯黯輕寒拂拂春。
觸目漸隨紅蕊亂,經年不見綠條新。
寧論白黑人間世,懶復雌黃紙上塵。
十里松陰窮野步,暫時留得自由身。
|
|
和秦太虛湖上野步解釋: 詩詞:《和秦太虛湖上野步》
曉風疏日乍相親,
黯黯輕寒拂拂春。
觸目漸隨紅蕊亂,
經年不見綠條新。
這首詩以秋天的早晨為背景,描述了一位詩人在秦太虛湖畔漫步時的所見所感。"曉風疏日乍相親",清晨微風拂過,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與詩人相互迎接,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黯黯輕寒拂拂春",描繪了秋天的微寒和春意的殘留,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
"觸目漸隨紅蕊亂,經年不見綠條新",表達了詩人對紅花盛開但長久未見綠葉更新的感嘆。這句詩意味深長,可以引申為詩人對社會變遷慢慢失去希望的感嘆,也可以理解為對人生中某種美好事物逐漸消逝的感慨。
"寧論白黑人間世,懶復雌黃紙上塵",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幻無常的態度。詩人暗示,無論是黑暗還是光明,都不如雌黃(指染色用的黃色顏料)才能留在紙上長久,意味著人世間的榮辱得失都是短暫的,而真正可以留存的是文字和思想。
"十里松陰窮野步,暫時留得自由身",詩人表達了他在湖畔野步中所獲得的自由和安寧。在松樹的陰影下漫步十里,他暫時脫離了塵世的束縛,感受到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秋天早晨的景色,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社會變遷、人生變化的思考。詩人巧妙地運用意象和比喻,展現了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以及對自由與寧靜的渴望。該詩意境深遠,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理解與感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