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呼行 / 作者:陳師道 |
去年米賤家賜粟,百萬官倉不余掬。
青錢隨賜費追呼,昔日剜瘡今補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轉粟千里行。
不應遠水救近渴,空倉四壁雀不鳴。
似聞為政不為費,兩不相傷兩相濟。
十年斂積用一朝,驚濤破山風動地。
|
|
追呼行解釋: 《追呼行》是宋代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政府官員的經歷和感慨,通過描寫米價上漲、官倉資源緊缺、政府財政困難等情景,表達了對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去年米賤家賜粟,百萬官倉不余掬。
青錢隨賜費追呼,昔日剜瘡今補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轉粟千里行。
不應遠水救近渴,空倉四壁雀不鳴。
似聞為政不為費,兩不相傷兩相濟。
十年斂積用一朝,驚濤破山風動地。
通過這首詩詞,陳師道表達了對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思考,并對官員的行為進行了批判。詩詞開篇即描述了去年米價上漲,但政府官倉仍然十分充裕,暗示了官員的貪婪和不公。接著,詩中提到政府發放的青錢只追回一部分,而且用于奢侈開支,突出了官員的奢侈浪費和對民生的忽視。
詩詞的中間部分描繪了今年的夏旱和秋水的情景,用以凸顯自然災害的嚴重性。雖然江淮地區轉運了一些糧食,但遠水難以解救近渴,官倉空虛,墻壁上的糧倉里鳥雀不再鳴叫,形象地表現了人們生活所需的食物短缺和困苦。
最后幾句描寫了政府應該以治理為主,而不是以花費為主,以此來解決社會問題和財政困難。十年的財富積累可能在一朝間消失,驚濤破山、風動地,形容了動蕩和危機的來臨。整首詩詞以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政府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憂慮和不滿,呼吁政府官員重視民生、廉潔從政,以實際行動改善社會狀況。
這首詩詞通過質樸的描寫和隱喻手法,深入剖析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抒發了作者對社會風氣的深思和憂慮。同時,它也具有普遍的人性關懷和社會意義,使人們在閱讀中對貪腐和社會不公問題有所思考,對于改進社會狀況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