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寺山 / 作者:陳師道 |
晴山堪著眼,別意不勝秋。
小作三年別,聊為五斗謀。
要須乘下澤,不待到壺頭。
預恐登臨處,長思馬少游。
|
|
登寺山解釋: 《登寺山》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其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晴朗的山峰引人注目,但心情卻無法抵擋秋天的離別之情。小小的聚會只持續了三年,卻為了未來的生計而別離。如若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必須前往更廣闊的領域,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狹窄。雖然害怕攀登到高處的地方,但長久以來一直渴望像駿馬一樣自由地漫游。
這首詩以登山為背景,描繪了詩人面對秋天離別的情感以及對于追求更好生活的渴望。作者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他對于離別的感傷和對未來的期待。晴山堪著眼,展現出壯美的山景,與詩人內心的離別情緒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小作三年別,聊為五斗謀”這句話,詩人表達了他在生活中的辛苦和追求更好境遇的決心。接下來的幾句詩則表達了他對于離別的憂慮和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的擔憂。最后兩句“預恐登臨處,長思馬少游”,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和漫游的向往,以及對于局限和束縛的畏懼。
整首詩詞簡潔而意境深遠,通過對山景和離別情感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自由和更好生活的渴望,以及面對離別和未知的擔憂。這種抒發內心情感的方式,以及對于人生追求的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普世的詩意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