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魏衍三日二首 / 作者:陳師道 |
堤沙泥盡未及塵,江波不動風生紋。
虎頭魚尾不知數(shù),朱旗一點來奔云。
春容已老有余態(tài),祓禊雖古無前聞。
踏青摸石修秘祝,落日帶雨催行人。
聽詩對月兩不厭,頗覺過目徒紛紛。
君不見天寶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鄰。
|
|
和魏衍三日二首解釋: 《和魏衍三日二首》是宋代陳師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堤沙泥盡未及塵,
江波不動風生紋。
虎頭魚尾不知數(shù),
朱旗一點來奔云。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河堤上的景象。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表達了自然界的平靜與動感。
詩中的"堤沙泥盡未及塵,江波不動風生紋"描繪了河堤上的沙土干涸,沒有塵土揚起,江水平靜如鏡面,微風吹動水面形成細小的波紋。這些描寫傳達出一種靜謐的氛圍,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寧靜與安詳。
"虎頭魚尾不知數(shù),朱旗一點來奔云"這句詩描繪了遠處的景象。詩人用虎頭魚尾來形容模糊不清的景物,朱旗的一點則象征著迅猛奔馳的云彩。這種景象給人以疾馳和浩渺的感覺,與前面描繪的靜謐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增加了詩歌的變化和層次感。
接下來的幾句詩描述了春天的容貌已經(jīng)老去,但是祓禊的儀式依然古老神秘,沒有前所未聞的。踏青、摸石、修秘、祝福等詞匯都與自然和宗教儀式有關,突出了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和人們對于宗教儀式的尊重。
最后兩句"落日帶雨催行人,聽詩對月兩不厭"表達了作者對景色的喜愛與贊美。落日帶雨催促行人歸去,而作者仍然沉浸在詩歌之中,不厭其煩地傾聽、賞析。這些詩句表達了對自然景色和文學藝術的熱愛,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崇敬。
整首詩描繪了河堤上的寧靜景象和遠處的奔馳云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仰。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詩意的思考,展示了陳師道對自然和文化的獨特感悟,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陳師道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筆觸,將自然景色與情感融合在一起,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韻味和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