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寅西歸江行春懷十首 / 作者:汪莘 |
香鞴繡軛急朝昏,李陌桃蹊不盡樽。
滿席落花人睡起,始知春興屬柴門。
|
|
甲寅西歸江行春懷十首解釋: 《甲寅西歸江行春懷十首》是宋代詩人汪莘所作,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香鞴繡軛急朝昏,
李陌桃蹊不盡樽。
滿席落花人睡起,
始知春興屬柴門。
詩意:
詩人描述了自己西歸的旅途中的春日景色,以及對春天的懷念之情。他觀察到了早晚的日光逐漸變遲,交替的朝暮時光流轉如繡軛一般快速。在往西歸途中,他經過了李陌和桃蹊兩處地名,其中李陌是一條李樹種植的道路,桃蹊則是一條通往桃樹的小路。這兩個地方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詩人發現這種春興無法用酒來盡情享受。最后,他坐在滿席上,落下的花瓣覆蓋著他身邊的人,當他們從睡夢中醒來,才真正意識到春天的興盛屬于柴門(指普通百姓家庭)。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日歸途中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思念和對生活的感悟。詩中的“香鞴繡軛急朝昏”一句運用了形象的比喻手法,形容春光的變幻迅速,既表現了春天光景的美麗,又暗示了時光的流逝。詩中的李陌和桃蹊則是通過地名的方式,將春天的氣息與具體的地方聯系起來,增加了詩意的層次。最后的兩句“滿席落花人睡起,始知春興屬柴門”,以意象的方式表達了春興的真正屬地,揭示了詩人對春光和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對春天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融為一體,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