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 / 作者:汪莘 |
不賦杜鵑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時愁。
杜鵑豈是催春去,為見春來啼不休。
|
|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解釋: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春夏交替之際的風雨景象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
這春夏之交的時刻,風雨交加,我感知到的景象令人動容,
不賦杜鵑三十秋,
曾經的悲傷已經過去三十個春秋,
今愁不比昔時愁。
然而今天的憂愁并不亞于過去,
杜鵑豈是催春去,
杜鵑鳥難道不是催促春天來臨的使者,
為見春來啼不休。
它不停地啼鳴,只為了期盼春天的到來。
這首詩意融合了時光流轉和自然景象,通過描繪春夏之交的風雨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變遷的思考和深情的抒發。詩中的杜鵑鳥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它的啼聲在詩中扮演著催促時光流轉的角色。作者通過將過去與現在的憂愁進行對比,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回憶和對現實困擾的感嘆。這首詩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以及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生命和時光的獨特感悟。
整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象和人生變遷的抒發,傳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經歷的感慨與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光陰流轉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