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錢塘十七日舟中雜興 / 作者:汪莘 |
兩夜江心對泬寥,恍兮惚裹有逍遙。
堂堂皓月排空出,自覺精神涌碧霄。
|
|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錢塘十七日舟中雜興解釋: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錢塘十七日舟中雜興》是宋代作家汪莘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月十六日,我出離郡城登上了船只,仿佛像在錢塘江上航行的十七日的船中雜興。
兩個夜晚,船在江心獨自行駛,一片寧靜,仿佛置身于虛無之中。在這迷離的狀態中,我感到自己仿佛在自由自在地漫游。
輝煌的明月高高掛在天空中,照亮了整個夜空。我感覺自己的精神涌向蒼穹,如同汩汩流動的碧霄。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登船遠行的心境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在九月十六日離開郡城,登上船只,仿佛置身于錢塘江上航行的十七日的船中。他在兩個夜晚的航行中感受到了江心的寧靜和自由,感受到了自己的精神如碧霄流動的美好感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乘船遠行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夜晚的江心景象,將自然景物與內心感受相結合,展現了一種迷離、寧靜、自由的意境。
詩中的“兩夜江心對泬寥”,形容詩人乘船在江心獨自行駛的情景。這里的“泬寥”形容江水的寧靜和空曠,與詩人內心的想象和自由感相呼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俗的氛圍。
“堂堂皓月排空出”,描繪了皎潔的明月高掛在空中的壯麗景象。明月象征著美好和光明,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內心的追求和向往。明月照亮了整個夜空,給人以溫暖和希望的感覺。
最后一句“自覺精神涌碧霄”,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激蕩和情感涌動。詩人感覺到自己的精神如同汩汩流動的碧霄,融入了廣闊的天空,與自然相融合,達到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地。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對自然的贊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內心情感的表達,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美好、超然的境界,給人以心靈的撫慰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