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錢塘十七日舟中雜興 / 作者:汪莘 |
日暮滄江駐客舟,眼前境界起詩愁。
沿山幾處人煙僻,摘粟收麻到白頭。
|
|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錢塘十七日舟中雜興解釋: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錢塘十七日舟中雜興》是宋代汪莘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月十六日,我離開城郡,登上船只,如同前往錢塘的旅行。
十七日,我在船中寫下了這些雜興,思緒萬千。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九月十六日離開城郡登船的情景。他站在船上,眺望著滄江,目睹著日暮景色,內心涌起了詩意和憂愁。在沿途的山間,他很少看到人煙,這些僻靜之地讓他感到孤寂。然而,他仍然勤勞地摘取粟米,收割麻葉,直到白發蒼蒼的年紀。
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的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色和內心的感受,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詩詞以日暮滄江為背景,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作者在舟中寫下這些雜興,顯示出他文學才華的閃光點,并向讀者展示了他內心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
詩中提到的山間僻靜之地,暗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獨和寂寞。然而,作者并沒有被這種孤寂擊倒,而是以堅定的意志和勤勞的態度,繼續努力工作,摘取粟米,收割麻葉。這種精神展示了作者的努力和奮斗精神,同時也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感受和情感,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又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這種情感和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一定的抒情性和思想深度,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