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壺自詠 / 作者:汪莘 |
誰和陽春曲,仍操白雪音。
郊寒猶有骨,島瘦未無心。
云到散時看,月當虧處尋。
可憐持玉尺,終不度金針。
|
|
方壺自詠解釋: 《方壺自詠》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誰和陽春曲,仍操白雪音。
郊寒猶有骨,島瘦未無心。
云到散時看,月當虧處尋。
可憐持玉尺,終不度金針。
詩意:
這首詩通過自詠方壺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在冬天中對音樂和藝術的思考。詩中的方壺象征著音樂之美,陽春曲和白雪音則是對音樂的表述。作者認為即使在寒冷的郊野,音樂的魅力仍然存在,如同寒冷的風中還能感受到骨骼的寒冷一樣。然而,作者也意識到目前的音樂和藝術仍然不夠完美,還有諸多不足之處,如同島嶼的形狀瘦小而沒有內核一樣。
賞析:
《方壺自詠》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音樂和藝術的思考和感悟。詩人通過方壺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追求,將陽春曲和白雪音作為音樂的象征,突出了音樂的美妙與純粹。詩中的郊寒和島瘦則象征了現實世界中音樂和藝術的不足之處,呈現出一種對現實的思考和反思。詩人通過云散和月虧的描繪,表達了對音樂和藝術的追求和探索的態度。最后兩句"可憐持玉尺,終不度金針"抒發了作者對追求完美音樂和藝術的堅持和執著。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意象,表達了作者對音樂和藝術的熱愛、思考和不滿足現狀的追求。通過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詩中,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發了對音樂和藝術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