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五首 / 作者:汪莘 |
今宵何處愜清游,震澤波心太華頭。
初出海張紅錦扇,到中天掛水晶球。
兔蟾迸作雙輪現,金火溶成一鑒秋。
惟有飛仙知表裹,入他宮殿又焉瘦。
|
|
中秋月五首解釋: 《中秋月五首》是宋代汪莘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秋之夜,我在何處欣賞著寧靜的景色,湖面波光粼粼,像是一顆華美的珠寶。初次踏上海上,手持紅錦扇,仿佛揭開了一幅絢麗的畫卷;當月球升至中天,宛如懸掛的水晶球。兔子和蟾蜍躍動著,它們的形影在月光下顯現,金色的火焰融入一個秋天的鏡子中。唯有那飛仙才知道如何包裹住這美景,進入他的宮殿,卻又怎能不瘦弱。
這首詩詞以中秋之夜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美麗景色的贊美和對其中蘊含的哲理思考。作者運用生動的描寫手法,將湖面的波光、紅錦扇、水晶球等元素融入到詩中,形象地展示了中秋夜的神秘和寧靜。通過兔子和蟾蜍的形象,詩中傳達了事物的變幻不定和短暫性,同時凸顯出月光下景物的美麗和神奇。最后,通過描寫飛仙,作者暗示了美的存在和欣賞需要一種超越常人的視角,寓意著人們需要超脫塵世才能真正領悟美的內涵。
整首詩詞以寧靜、美麗的意境為主線,結合景物描寫和哲理思考,營造了一種浪漫、神秘的氛圍。讀者在欣賞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中秋夜的寧靜與神奇,思考事物的轉瞬即逝和美的存在方式,同時也能體味到作者對美的敏銳感知和對超越世俗的追求。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意象,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度,帶領人們進入一個超越現實的美好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