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秋 / 作者:汪莘 |
年年不是要悲秋,秋氣愁人不自由。
誰見江南魂斷處,瀟湘帝子在眉頭。
|
|
感秋解釋: 詩詞《感秋》是宋代詩人汪莘所作,它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年年不是要悲秋,
秋氣愁人不自由。
誰見江南魂斷處,
瀟湘帝子在眉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對秋天的感受為主題,借秋景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和哲理。詩的開頭表達了作者對年年秋天的感慨,他并不是要悲傷秋天,而是秋天的氣息讓人感到愁悶和束縛。這種愁悶與作者內心的不自由相呼應,也讓人聯想到人們在秋天面對時光流轉和生活變遷時的無奈。
接著,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見江南魂斷處?”這句詩意味深長,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地區文化和歷史的關注。江南一直以來都是文化繁榮的地方,但是在秋天,似乎有一種無形的魂斷之感。這種魂斷的意象使人想到江南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但也讓人感受到歲月流轉和變遷帶來的一種無常和失落。
最后兩句“瀟湘帝子在眉頭”,以巧妙的轉折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思念和留戀。瀟湘指的是湖南地區,而帝子則意味著湖南的美人。這句話將主題從江南轉移到了湖南,表達了作者對湖南美景和佳人的想念,將詩意推向了情感方面。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感慨和思考,通過對秋天氣息的描繪和對江南、湖南的聯想,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也透露出對時光流轉和生活變遷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