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江紅 / 作者:汪莘 |
意賦之可也
唐宋諸公,誰道得、梅花親切。
到和靖、先生詩出,古人俱拙。
寫照乍分清淺水,傳神初付黃昏月。
盡后來、作者斗尖新,仍重疊。
離不得,春和臘。
少不得,煙和雪。
更茅檐低亞,竹籬輕折。
何事西鄰春得入,還如東閣人傷別。
總輸他、樹下作僧來,離言說。
(魯直云:“今作梅花樹下儈。
”)
|
|
滿江紅解釋: 《滿江紅》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汪莘。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
意賦之可也唐宋諸公,
誰道得、梅花親切。
到和靖、先生詩出,
古人俱拙。
寫照乍分清淺水,
傳神初付黃昏月。
盡后來、作者斗尖新,
仍重疊。
離不得,春和臘。
少不得,煙和雪。
更茅檐低亞,竹籬輕折。
何事西鄰春得入,
還如東閣人傷別。
總輸他、樹下作僧來,
離言說。(魯直云:“今作梅花樹下儈。”)
譯文:
滿江紅
這種意境的表達真是可貴,唐宋時期的眾多文人,
誰能描繪得如此,梅花如此親切。
直到和靖、先生的詩作問世,
才能看到古人無不黯然失色。
畫面描繪得恰到好處,仿佛清淺的水分開,
生動地映襯著黃昏的月色。
直到后來,作者斗志昂揚,新意層出不窮,
仍然重疊在一起。
離不開的是,春天和冬天。
少不了的是,煙雨和白雪。
茅檐更低矮,竹籬輕輕飄搖。
為什么西鄰的春天能進入,
而東閣的人卻傷感地別離。
總輸給那樹下作僧的來者,
離別之言說不盡。(魯直說:“這是寫梅花樹下的儈子。”)
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是一首以梅花為主題的詩詞,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唐宋時期文人才華的贊揚,以及對梅花清雅、灑脫的贊美。詩中作者稱贊唐宋時期的文人們能夠寫出如此親切的梅花之作,認為古人在描繪梅花時都顯得拙笨。然而,直到和靖、先生的詩作出現,才能看到新意層出的描繪方式。
詩中描繪了梅花分明的畫面,清淺的水與黃昏的月色相得益彰,傳神地表現出梅花的美麗。作者認為后來的詩人們在描繪梅花時斗志昂揚,創作出更為新穎的作品,仍然保持著傳統的特色。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對四季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情感以及對離別的思考。作者描述了茅檐更低亞、竹籬輕折的景象,展示了梅花在冬天的堅韌和春天的嬌嫩。作者問道,為什么西鄰的春天可以進入,而東閣的人卻傷感地別離。最后,作者提到樹下作僧的來者,說他們說不盡離別之言。
整首詩詞以梅花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贊美和思考。梅花在詩中象征著文人的高風亮節和堅韌不拔的品質。作者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對唐宋時期文人才華的贊賞,并對后來的詩人們的創作提出了期望。
此外,詩中還通過對四季和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離別的氛圍。作者以茅檐低亞、竹籬輕折的景象,表達了對離別和變遷的思考。詩的最后提到樹下作僧的來者,暗示離別的痛苦和無法言盡的心情。
整首詩詞以清新的筆觸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和文人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對唐宋時期文人的敬佩和對離別的思索。它通過獨特的意境和形象描繪,使讀者在欣賞梅花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對人情離合的深刻體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