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 / 作者:汪莘 |
之。
余意古松之散在天地間,其拄青天而蔽厚地者,可以數計周知。
欲合而處之,不可得也。
作問松
天下老松有數,人間不記何年。
海心岳頂寺門前。
我欲收成一片。
為向此公傳語,卻教老子隨緣。
龍盤慮踞負青天。
豈若吾身親見。
|
|
西江月解釋: 《西江月》是宋代汪莘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之。余意古松之散在天地間,
其拄青天而蔽厚地者,
可以數計周知。
欲合而處之,不可得也。
作問松天下老松有數,
人間不記何年。
海心岳頂寺門前。
我欲收成一片。
為向此公傳語,
卻教老子隨緣。
龍盤慮踞負青天。
豈若吾身親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古松的思考和感悟。首先,作者提到古松散布在天地間,一些高大的古松挺立在青天之下,茂密地覆蓋著地面,它們的數量可以被計算和了解。然而,作者想要把它們聚集在一起,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這里的古松也可被視為象征著人世間的事物或者人們的群體。
接著,作者提到他詢問過世間是否有數得清的古老松樹,但人們卻無法記得它們存在的時間有多久。這反映了人們對于歷史的遺忘和時間的漸逝。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作者站在海心岳頂寺門前,希望能夠將所有古松聚集在一起。他想要向某個公眾傳達一些信息,卻發現這個公眾卻讓他順其自然。最后兩句提到一個龍盤慮踞的景象,暗示作者希望自己能親眼見到這樣的景象,與之一起存在。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古松和作者對其的思考,表達了人們對于歷史和時間的無法掌控,以及對于聯系和共同存在的渴望。它展示了作者對于人世間事物和時間流逝的深沉思索,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對于自然和歷史的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