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樂 / 作者:李彌遜 |
推愁何計。
車下忘乘墜。
日上南枝春有意。
已訝紅酥如綴。
兒童緩整余杯。
芒鞋午夜重來。
素面應憎月冷,真香不逐風回。
|
|
清平樂解釋: 《清平樂·推愁何計》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李彌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推愁何計。車下忘乘墜。
日上南枝春有意。已訝紅酥如綴。
兒童緩整余杯。芒鞋午夜重來。
素面應憎月冷,真香不逐風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清平的樂觀心境,表達了對煩惱的排遣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詩中以簡潔的語言展現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感受。
首句“推愁何計。車下忘乘墜。”表達了擺脫煩惱的愿望。作者希望找到擺脫憂愁的方法,忘卻煩惱之苦。
接下來的兩句“日上南枝春有意。已訝紅酥如綴。”描繪了早晨陽光照耀下的春天景象,賞心悅目的美景使人感到驚喜和陶醉。紅酥如綴,形容春天中盛開的花朵像點綴的紅絲帶一樣美麗。
下一句“兒童緩整余杯。芒鞋午夜重來。”通過兒童玩耍的場景,表達了生活的平靜和安寧。兒童緩慢地整理著杯子,輕松自在地享受生活。芒鞋午夜重來,形象地展示了兒時的無憂無慮,回憶起那段美好的時光。
最后兩句“素面應憎月冷,真香不逐風回。”通過描繪素面應憎的月冷和真香不逐風回,表達了對世俗外表的厭倦和對真實內在美的追求。素面應憎,表示對虛假之物的痛恨;真香不逐風回,表示真正的美不會隨風飄散,而是永恒存在。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作者對煩惱的驅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兒童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寧靜與歡愉,呈現出一幅清新愉悅的畫面。同時,通過對外表和內在美的對比,表達了對真實和純粹的追求。這首詩詞以淡雅的藝術語言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