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答龐參軍六首 / 作者:蘇軾 |
我見異人,且得異書。
挾書從人,何適不娛。
羅浮之趾,卜我新居。
子非玄德,三顧我廬。
|
|
和陶答龐參軍六首解釋:
《和陶答龐參軍六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見到了一位與眾不同的人,還得到了一本與眾不同的書。
我帶著這本書跟隨著這個人,何樂而不快呢?
羅浮山的神仙之足,為我卜算了新的居所。
你并非玄德(指劉備),卻像劉備三次拜訪我的廬山一樣來找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遇到了一位與眾不同的人,并得到了一本特殊的書籍。蘇軾隨著這個人帶著這本書,感到非常快樂和愉悅。他提到了羅浮山,這是一個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他相信這座山為他預示了一個新的居所。最后,蘇軾向這位陌生人表達了他的感激之情,并將其比作劉備三次登門拜訪自己的情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蘇軾對于與眾不同的人和書籍的喜悅之情。他用"我見異人,且得異書"來開篇,強調了這個人和書籍的特殊性。接著,他使用"挾書從人,何適不娛"表達了自己因為得到這本書而感到快樂和滿足。在描寫羅浮山的部分,蘇軾借景抒情,將自己的新居預示與神仙之足相聯系,展現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最后,他通過將這位陌生人比作劉備三顧茅廬,表達了自己對其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整首詩詞既展現了蘇軾對于與眾不同的人和書籍的喜愛,也體現了他對于未來的美好期望。這種情感的表達和對于特殊人物的贊美,使得這首詩詞富有生動的意象和情感的共鳴,體現了蘇軾獨特的文學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