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居雜詠十首 / 作者:李彌遜 |
公園十畝馀,日陟亦成趣,浮陰未全收,晴沙已勝步。
杖藜相與行,童稚離冠屨。
枯魚泳微漾,悴菊飲晞露。
換物各有時,撫懷偶軒慮。
安得三逕馀,誅茅種瓜芋。
|
|
秋居雜詠十首解釋: 《秋居雜詠十首》是李彌遜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居所景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公園面積十畝有余,每天登高也成為一種樂趣,浮云遮蔽的陰影尚未完全消散,晴朗的沙地已經布滿了腳步的痕跡。我手執拐杖與朋友一同漫步,與年幼的孩童離開了封建禮教。干枯的魚兒在微小的波紋中游動,疲憊的菊花沐浴著清晨的露水。交換物品各有其時機,撫摸著內心的憂思,偶爾也會沉思在這小樓上。如果能有三條小徑,種上茅草并種植瓜和芋頭,那將多么安寧美好。
詩意和賞析:
《秋居雜詠十首》通過描繪公園秋天的景色和居住其中的人們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安寧生活的向往。詩人以恬靜的心境感受秋天的美景,同時對繁瑣的禮教和束縛人心的物質欲望提出了質疑,呼吁人們回歸自然、簡樸的生活方式。
詩中描繪的公園景色以及和朋友、孩童一同漫步的場景,展現了一種寧靜和融洽的氛圍。枯魚微波和悴菊飲露的描寫,通過細膩的意象和自然景物的對比,凸顯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以及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珍視和追求。
詩人通過換物各有時、撫懷偶軒慮的表達,抒發了內心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他倡導簡樸的生活態度,寄托了對于自由和寧靜的向往,希望能夠擺脫塵世的紛擾和物質的束縛,過上清凈而滿足的生活。
最后兩句詩描述了詩人希望有自己的一片小園,種上茅草,種植一些瓜和芋頭,這種愿景象征了對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恬靜的追求。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也與宋代文人士大夫對于歸隱田園的向往和追求相呼應。
《秋居雜詠十首》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紛擾世俗生活的反思。它以恬靜的筆觸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由、寧靜和簡樸生活的追求,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