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使待制舍人趙公挽詩三首 / 作者:李彌遜 |
曲突深時慮,長裾鄙世流。
無書來北闕,有意在東周。
曠遠嵇中散,疏慵馬少游。
長松相風表,千古必山丘。
|
|
宮使待制舍人趙公挽詩三首解釋: 《宮使待制舍人趙公挽詩三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所創作的詩詞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宮使待制舍人趙公挽詩三首
曲突深時慮,
長裾鄙世流。
無書來北闕,
有意在東周。
曠遠嵇中散,
疏慵馬少游。
長松相風表,
千古必山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挽詩的形式,表達了作者李彌遜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的開頭兩句“曲突深時慮,長裾鄙世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憂慮。其中,“曲突深時慮”意味著作者的心境曲折深沉,思慮紛繁;“長裾鄙世流”則表達了作者對現世的厭倦和不屑。
接下來的兩句“無書來北闕,有意在東周。”以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的志向和追求。作者說自己沒有接到朝廷的任命書,也沒有機會在北方的官闕中升遷,但他卻有意在東周(指古代周朝)尋求自己的理想與志向。這里的東周用作隱喻,代表了一個理想中的時代和境界。
接下來的兩句“曠遠嵇中散,疏慵馬少游。”描繪了作者遠離塵囂、超脫世俗的生活態度。作者形容自己曠遠如山中散人,疏懶不羈,不喜歡頻繁的社交和游玩。這種態度對應著作者對現世的厭倦,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最后的兩句“長松相風表,千古必山丘。”以自然景物作為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品格與境界的堅定自信。作者將自己比作長松,表示自己在風雨中能夠挺拔不倒,象征著他的高尚品質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并預言自己將在千古流傳,成為山丘一般永恒不朽的存在。
整首詩詞通過對矛盾心境、理想追求、超脫世俗和自信堅定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塵世的厭倦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現了他內心深處的清高情懷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