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下大資顏公挽詩三首 / 作者:李彌遜 |
東郡連墻日,行藏二紀馀。
空留冢上劍,不見枕中書。
山黑佳城必,堂陰旦宅虛。
悲心寄松槚,哀韻擁輀車。
|
|
門下大資顏公挽詩三首解釋: 《門下大資顏公挽詩三首》是宋代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東郡連綿的城墻和傳世的劍,以及冢上無書的枕席,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已故的顏公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山黑、佳城、堂陰、旦宅、松槚、輀車等意象,增添了悲涼與哀怨的情感。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東郡連墻日,行藏二紀馀。
山黑佳城必,堂陰旦宅虛。
悲心寄松槚,哀韻擁輀車。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詩意深沉而凄涼。東郡的城墻似乎已經連綿不斷地存在了好幾世紀,而作者的行蹤卻已經隱藏了二十多年。冢上空留著一把劍,但無法在枕邊找到顏公的著作。山色黯淡,佳城已變得必然要消逝,堂陰中的旦宅空虛無人。作者將自己的悲傷和思念寄托在松樹和槚樹上,憂傷的情調包圍著他乘坐的輀車。
這首詩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對逝去時光的無奈。通過對城墻、劍和枕席等物象的描寫,表達了歲月流轉中的無常和人事消逝的感慨。作者的心情沉重,悲傷的氛圍滲透其中。整首詩以凄涼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傳達了對過去的追憶和遺憾之情,引發讀者對光陰易逝和人事如夢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