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柔直知郡挽詩二首 / 作者:李彌遜 |
金蘭臭味百年期,生死那知欻兩岐。
路斷束芻難寄恨,封成掛劍謾傳悲。
向來不誦凌云賦,此日休歌薤露詩。
自愧千秋負良友,剩留清淚與君垂。
|
|
張柔直知郡挽詩二首解釋: 《張柔直知郡挽詩二首》是一首宋代李彌遜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張柔直知郡挽詩二首
金蘭臭味百年期,
生死那知欻兩岐。
路斷束芻難寄恨,
封成掛劍謾傳悲。
向來不誦凌云賦,
此日休歌薤露詩。
自愧千秋負良友,
剩留清淚與君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張柔直的思念之情。金蘭花的香味能夠持續百年,但生死之間的隔閡卻是瞬息萬變,人們無法預料。作者感嘆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寄托自己的懷念之情,他的深情只能以清淚的形式和張柔直一同流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念之情。金蘭花的香味象征著友情的持久,而生死的分離卻讓人猝不及防。作者感嘆路途斷絕,束縛無法遞送思念,即使封成掛劍,傳達的悲傷也只是徒勞。作者自愧不如古代的文人,不能吟詠凌云賦,只能寫下這首薤露詩來終結。他自責千秋以來未能達到良友的期望,只剩下清淚和友人一同分享相思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思念和自責之情。詩句中的金蘭花和薤露分別象征著持久的友情和悲傷的離別,給詩詞增添了凄涼之感。整體上,這首詩詞的詩意深遠,使人產生共鳴,并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