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巖起曉晴 / 作者:李彌遜 |
白衣蒼狗暗還明,造物何心聽改更。
雨足龜魚方得計,日高蛙黽自消聲。
浮溪荇帶羅初展,粘壁蟲書字不成。
正喜太清無點綴,慘舒誰復較陰晴。
|
|
次韻巖起曉晴解釋: 《次韻巖起曉晴》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白衣蒼狗暗還明,
造物何心聽改更。
雨足龜魚方得計,
日高蛙黽自消聲。
浮溪荇帶羅初展,
粘壁蟲書字不成。
正喜太清無點綴,
慘舒誰復較陰晴。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清晨的景象。白衣蒼狗指的是霧靄彌漫的早晨,暗指天色尚未完全明亮,還處于昏暗的狀態。作者思索自然界的運行,感嘆造物主的意圖和心思,暗示人類的無奈。雨水充沛,才能讓龜魚得以計算時間,而當太陽升得高時,蛙聲和蟬鳴也會逐漸消失。詩中還描繪了溪水上漂浮的荇草在清晨初展開來,但在蟲子爬行時,無法在壁上寫字,表達了人世間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世間事物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樸素的語言,將清晨的景象與人類的生活聯系起來,展現了自然界和人類之間的微妙關系。詩中的白衣蒼狗、雨足龜魚、日高蛙黽等形象,以及浮溪荇帶羅初展、粘壁蟲書字不成等描寫,通過對細微之處的觀察,傳達出生活中的變化和無法掌控的命運。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樸素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