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宿照亭山寺 / 作者:李彌遜 |
山寒六月飛霜雪,樓殿夜深鐘鼓歇。
瑯玕無風萬戟閑,屋角明河掛天闕。
龍牙七尺玉壺冰,炯炯神清夢不成。
可憐幽絕無人共,臥看云頭璧月生。
|
|
得宿照亭山寺解釋: 《得宿照亭山寺》是一首宋代李彌遜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寺的景象,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建筑物,表達了作者對幽靜境地和寂寞孤獨的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山寒六月飛霜雪,
樓殿夜深鐘鼓歇。
瑯玕無風萬戟閑,
屋角明河掛天闕。
龍牙七尺玉壺冰,
炯炯神清夢不成。
可憐幽絕無人共,
臥看云頭璧月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冬天的山寺為背景,展現了冬季的冰雪景色和清幽的氛圍。作者通過描寫寒冷的天氣和飛舞的雪花,營造了寒冷而凄美的氛圍。樓殿中的鐘鼓聲在夜深時分停止敲響,使得整個山寺更加寧靜。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山寺中的景物。瑯玕(一種玉石)在無風的情況下靜靜地懸掛著,萬戟也無人揮舞,顯示出山寺的寂靜與冷清。屋角明亮的河水仿佛懸掛在天空,與天闕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一個冰涼的玉壺,它的光芒閃爍,散發出清澈的神采。作者在這里借玉壺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內心狀態,形容自己的精神清明而不受外界干擾,但同時也感嘆自己的孤獨和寂寞。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山寺中獨自躺臥,凝望云霞和明亮如玉的月亮。這里云霞和月亮被描繪得美麗而寶貴,暗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作者的孤獨境遇和內心的寂寞。
整首詩以寒冷而靜謐的山寺為背景,通過描繪冰雪、玉壺和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深邃的內心感受。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觀和建筑物,將自己的情感與環境融為一體,給讀者帶來一種幽靜、寂寞而又美麗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