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李伯紀丞相游賢沙鳳池之作二首 / 作者:李彌遜 |
騎鯨破曉上崔嵬,人識仙翁第一回。
杖屨不應塵外去,旌麾早自日邊來。
墨頭半為憂時改,青眼唯逢勝地開。
怪底尺書頻寄雁,向來交味經陳雷。
|
|
次韻李伯紀丞相游賢沙鳳池之作二首解釋: 《次韻李伯紀丞相游賢沙鳳池之作二首》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仙翁的形象,并表達了詩人對仙境之美的向往和對仙人智慧的敬仰。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騎鯨破曉上崔嵬,
人識仙翁第一回。
杖屨不應塵外去,
旌麾早自日邊來。
墨頭半為憂時改,
青眼唯逢勝地開。
怪底尺書頻寄雁,
向來交味經陳雷。
譯文:
早晨騎著鯨魚,沖破朝霞往崔嵬山上,
人們第一次見到了這位仙翁。
他手持拐杖,腳踏履鞋,不受塵埃污染,
旌旗在日邊自早時飄揚。
他的墨頭有時為憂愁所改變,
他的青眼只在勝地才會明亮。
神奇的尺書頻頻寄給候雁,
一直傳遞著與陳雷的交情。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一種神秘、仙境般的意象,描繪了一位仙翁的出現。仙翁騎著鯨魚,沖破早晨的霞光,出現在崔嵬山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著樸素,不受塵埃的污染,早早地從太陽升起的地方來到人間。他的墨頭有時被憂愁所困擾,但只要到了勝地,青眼就會明亮起來。他和陳雷之間的交情非常特殊,經常通過神奇的尺書傳遞信息。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神奇的仙境畫面,通過仙翁的形象傳遞了對仙人智慧和超凡境界的崇敬。詩中的騎鯨破曉、人識仙翁、杖屨不應塵、旌麾自日邊等描寫,展現了仙翁的超凡形象和仙境的神秘氛圍。墨頭為憂時改、青眼唯逢勝地開等描寫,則表達了仙翁與塵世的聯系和意境的轉換。怪底尺書頻寄雁、交味經陳雷等描寫,則暗示了仙翁與人間的交往和傳遞智慧的方式。整首詩詞以清新的筆觸、奇幻的意象,呈現了一幅美妙的仙境畫卷,展示了詩人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對智慧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