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連江陳丞閔雨 / 作者:李彌遜 |
春雨兩甲子,夏雨知復多。
麰麥已受弊,波及術與禾。
禾秫尚有望,霖霪人告瘥。
云師挾風伯,斥去煩撝訶。
后土不得乾,浸欲乖時和。
山翁食病粟,一飽寧憂佗。
軍儲涸鄰國,柰此黔赤何。
誰為四達聰,黜陟分兩科。
陳謨坐皋夔,御侮用牧頗。
上當天公心,立致擊壤歌。
|
|
次韻連江陳丞閔雨解釋: 《次韻連江陳丞閔雨》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雨兩甲子,夏雨知復多。
春雨已經持續了二十年,夏雨又知道還會更多。
詩人以雨水的頻繁來表達時間的流逝,春雨已經持續了二十年之久,夏雨也即將再次降臨,展現了歲月的流轉和變遷。
麰麥已受弊,波及術與禾。
麥子已經受到了傷害,影響到了農業技術和莊稼。
詩中的麰麥指的是小麥,表達了農作物受到了災害的困境,也暗喻社會的困頓和衰敗。
禾秫尚有望,霖霪人告瘥。
莊稼依然有一線希望,長時間的雨水可以拯救人們的困境。
詩人通過莊稼的希望來寄托對未來的期盼,盡管受到了洪澇災害,但人們仍然寄希望于雨水能夠解救他們的困境。
云師挾風伯,斥去煩撝訶。
云師指的是掌管天氣的神仙,他驅趕了煩惱和困擾。
詩人以神話的形象來表達人們追求神仙的力量,希望能夠擺脫煩惱和困擾,迎接美好的未來。
后土不得乾,浸欲乖時和。
土地被水浸泡,不得以干燥,與季節的和諧相悖。
詩人以土地被水浸泡不得以干燥為象征,表達了社會的困境和不和諧的狀態。
山翁食病粟,一飽寧憂佗。
山中的老人吃著有病的糧食,一飽之后寧愿不再憂慮。
詩人通過山中老人吃病粟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在困境中仍然能夠尋找到滿足和安慰,寧愿拋開憂慮。
軍儲涸鄰國,柰此黔赤何。
國家的軍備枯竭,鄰國欺凌,對此黔赤(指陳丞閔)應當如何應對。
詩人借用國家軍備枯竭和鄰國威脅的情景,表達了對陳丞閔的期望和關切,希望他能夠應對國家的危機。
誰為四達聰,黜陟分兩科。
誰能夠使四方通達,明智聰明,黜陟分別成兩科。
詩人寄望于有智慧和能力的人能夠使四方通達,推行明智的政策,排除愚昧和無能。
陳謨坐皋夔,御侮用牧頗。
陳謨坐在皋夔山(指高岳山)上,驅散侵犯,治理亂政。
詩人以陳丞閔坐在皋夔山上的形象,表達了他在政治上的堅定和果斷,以及對社會秩序的恢復和治理的期望。
上當天公心,立致擊壤歌。
上當天公心,立志奮發,發出擊壤的歌聲。
詩人表達了對陳丞閔的贊揚和支持,稱他具有天公之心,決心奮發,為國家的復興而努力奮斗,發出擊壤的歌聲,表示要消除困境,恢復社會的繁榮。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象和寓言形象為表達手法,通過描繪雨水、莊稼、神仙、山中老人等生動形象,寄托了詩人對社會困境的憂慮和對國家復興的期望。詩中抒發了對時局的思考和對治理者的期待,以及對人們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的謳歌。整體上,這首詩詞既體現了宋代社會的民生困境,又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深刻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