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判宗展缽之作 / 作者:李彌遜 |
公子曾修凈飯因,齋魚聲里司前身。
累觴肯緩持螯手,一缽不勞行炙人。
對鏡禪心秋澗月,放懷俗慮曉江塵。
渺茫漫笑神仙事,何用金盤薦擗麟。
|
|
和判宗展缽之作解釋: 《和判宗展缽之作》是李彌遜在宋代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公子曾修凈飯因,
齋魚聲里司前身。
累觴肯緩持螯手,
一缽不勞行炙人。
對鏡禪心秋澗月,
放懷俗慮曉江塵。
渺茫漫笑神仙事,
何用金盤薦擗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公子(指高貴的人)修煉凈飯因(指清心寡欲)的場景。公子在齋戒的時候,聽到了魚兒的歌聲,他的心境也隨之變得寧靜。他不再拿起酒杯,而是用手抓住一碗飯,不再讓仆人為他炙魚。當他對著鏡子反省自己的內心時,他的禪修之心如秋天澗流的明月,他放下了世俗的煩惱,拂去了清晨的塵埃。他的心境變得寬廣而開放,他對仙人境界的事物感到開懷大笑,他不再需要用金盤來供奉神靈。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修行者的心境變化。詩中通過對公子修行凈飯因的描繪,展示了他對物質欲望的拋棄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詩中的齋魚聲和秋澗月都是象征著寧靜和清靜的意象,與公子修行的心境相呼應。公子放下了行炙人的尊貴待遇,抓住一缽飯,表明他追求簡樸的生活方式。他對鏡子中的自己進行反省,進一步凈化了內心,擺脫了塵世的紛擾。最后,他超越了世俗的桎梏,對神仙境界的事物感到歡樂,不再需要華麗的供奉來追求虛榮。整首詩以簡短的篇幅表達了修行者內心的轉變和解脫境界的追求,展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意境,給人以深思與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