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題葉成父尚書山庵普光明堂 / 作者:李彌遜 |
三生調御潮音會,樓閣隨方涌化城。
鳥樹有聲皆念法,云山多態總忘情。
禪翁自得逃禪樂,俗客猶沾避俗名。
但了心源秋月凈。
剎塵何地不光明。
|
|
留題葉成父尚書山庵普光明堂解釋: 《留題葉成父尚書山庵普光明堂》是宋代李彌遜的詩詞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一座山庵普光明堂的贊美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留題葉成父尚書山庵普光明堂
三生調御潮音會,
樓閣隨方涌化城。
鳥樹有聲皆念法,
云山多態總忘情。
禪翁自得逃禪樂,
俗客猶沾避俗名。
但了心源秋月凈。
剎塵何地不光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葉成父尚書山庵普光明堂為題,通過描繪山庵的景象和表達作者的感悟,展示了禪宗思想和追求內心寧靜的主題。
詩的開頭,作者運用“三生調御潮音會”,表達出山庵的莊嚴與神圣,仿佛是天地間潮水的調律聲。接著,樓閣隨著方位的變化涌現,將山庵與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形成一座充滿靈性的城池。
詩中提到的“鳥樹有聲皆念法”,表明山庵中的一草一木都在默默地誦讀佛法。這種景象呼應了禪宗的教義,即萬物皆有佛性,佛法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接下來的一句“云山多態總忘情”,表達了作者對山庵自然景觀的贊嘆與感悟。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中,忘卻了世俗的紛擾和情感的波動,達到了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居住在山庵中的禪翁和來訪的俗客。禪翁自得其樂,享受逃禪的快樂,而俗客則沾染了避世的名聲,仍然受世俗的束縛。
最后兩句“但了心源秋月凈,剎塵何地不光明”,表達了作者對禪修的理解和追求。通過洗滌內心的源泉,就能在寧靜的秋夜中達到心靈的凈化。無論身處何地,只要心境純凈,都能體驗到光明與清明。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庵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禪修和內心寧靜的向往。通過自然景觀和禪修者的對比,詩詞呈現了禪宗思想的核心理念,讓讀者感受到心靈的凈化和超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