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是出自《白居易》創作的“潯陽三題·湓浦竹”,總共“8”句,當前“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是出自第2句。
“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解釋: 原句"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特別是在潯陽三題系列中的《湓浦竹》這一首詩。這并非一整句,而是詩中的一部分,用來描繪自然現象對植物和樹木的影響。 解釋: 1. "有霜不殺草":意思是有霜的時候,不是所有的草都會被凍死,暗示生命力頑強。 2. "有風不落木":表示如果有風吹過,通常不會使樹上的葉子脫落,象征樹木堅韌,不受微風搖動。 當時創作背景的感想: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盛世,但他的詩作并不只是贊美盛世。這首詩通過自然現象描繪草木的生命力和堅毅,反映了白居易對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評價: 這句話表達了生命力強大、堅韌不拔的主題。通過描繪霜凍和風吹過的情景,生動展示了草木在逆境中的頑強生命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查看完整“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 的上一句
下一句:有霜不殺草,有風不落木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