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玉山謁尚書兄以九日復告別途中寄之 / 作者:李彌遜 |
小隱精廬占一丘,趁行羈雁遠相求。
豺狼當道誰青眼,兄弟它方俱白頭。
問舍終同茅屋老,搘車聊共菊花秋。
碧云落日又分手,路細山長人更愁。
|
|
至玉山謁尚書兄以九日復告別途中寄之解釋: 詩詞《至玉山謁尚書兄以九日復告別途中寄之》是宋代詩人李彌遜所創作的,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隱精廬占一丘,
趁行羈雁遠相求。
豺狼當道誰青眼,
兄弟它方俱白頭。
問舍終同茅屋老,
搘車聊共菊花秋。
碧云落日又分手,
路細山長人更愁。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告別途中寫給尚書兄的一封信。詩人自稱小隱,住在一座小巧的精致茅屋中,這里獨占一片山丘。他在旅途中遇到了一群羈留的雁鳥,它們互相呼喚著,似乎在遠方相互尋找。在行進的道路上,豺狼橫行,但不知道誰是真正的賢良之人,誰是值得信任的。詩人和尚書兄弟倆已經年近白頭,但他們的心意卻不為世俗所動。詩人詢問兄弟的住處,得知他們終老的茅屋與自己的房屋相同。他們共同支撐著彼此,以共度暮年。雖然旅途中車輛曾作為支撐,但現在他們聊以撫慰彼此的心靈,共賞菊花秋景。在天空中,碧云與夕陽一同消失,他們再一次分別。路途漫長而崎嶇,讓人更加憂愁和痛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詩人與尚書兄弟之間的情感。詩人用小隱精廬來象征自己的精神居所,表達了自己與世隔絕、寧靜自在的生活態度。他們相互傾訴,探討著人生的真諦。豺狼當道的描寫暗示了社會的險惡和人情的難測,但兄弟之間的情誼卻能夠抵擋住這一切。詩中的菊花秋景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終結,兄弟們一同欣賞,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生命的感悟。最后,碧云落日的描繪增加了詩情畫意,給人一種別離的憂傷之感。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人情與自然景色的交融,揭示了兄弟之間深厚的情感和對友誼的堅持追求,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