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宗過筠莊作詩見招且有借庵之意次其韻 / 作者:李彌遜 |
橫山留我正青眼,不是歸心久更微。
病后團蒲隨地隱,望中落木故園稀。
一區已辨云為蓋,四壁但從山作圍。
不厭是中無一物,徑來相就老禪扉。
|
|
仲宗過筠莊作詩見招且有借庵之意次其韻解釋: 這首詩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仲宗過筠莊作詩見招且有借庵之意次其韻》。以下是我為您的詩詞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橫山留我正青眼,
不是歸心久更微。
病后團蒲隨地隱,
望中落木故園稀。
一區已辨云為蓋,
四壁但從山作圍。
不厭是中無一物,
徑來相就老禪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仲宗(詩人)經過筠莊時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通過描寫山水和庵院的景物,寄托了作者對禪宗思想的思索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尋。
賞析:
首句"橫山留我正青眼",以山的壯麗景色作為開篇,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嘆之情。"不是歸心久更微"表達了作者對回歸平凡生活的渴望,卻發現歸心之路已經漸行漸遠。
接下來的兩句"病后團蒲隨地隱,望中落木故園稀",通過描寫患病后草木凋零、故園荒蕪的景象,寓意著歲月流轉、時光荏苒,故園已成過去。
"一區已辨云為蓋,四壁但從山作圍"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禪宗境界的追求。詩人認為在禪宗修行中,云即為房屋的屋蓋,四壁則是由山巒形成的自然屏障。這種簡樸的環境中,沒有物質的束縛,使人可以更加專注于心靈的凈化和修行。
最后兩句"不厭是中無一物,徑來相就老禪扉"強調了修行者要超越物質欲望,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智慧。"老禪扉"象征著禪宗修行的道場,意味著詩人愿意虛心學習,并自愿接受禪宗的教誨。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內心境界的感悟和追求,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示了禪宗思想的精髓和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