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橫溪 / 作者:李彌遜 |
百尺滄浪兩岸沙,肩輿徒涉步欹斜。
溪聲猶帶夜來雨,山色漸分云外霞。
岸半斷林開鳥道,水邊疏生近人家。
塵埃何處尋真境,試農寒流認落花。
|
|
渡橫溪解釋: 《渡橫溪》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橫溪兩岸的景色和旅行者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百尺滄浪兩岸沙,
肩輿徒涉步欹斜。
溪聲猶帶夜來雨,
山色漸分云外霞。
岸半斷林開鳥道,
水邊疏生近人家。
塵埃何處尋真境,
試農寒流認落花。
詩意和賞析:
《渡橫溪》以寫景的手法描繪了橫溪兩岸的景色和人物的行進情景。首句“百尺滄浪兩岸沙”以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示了橫溪兩岸沙灘的景色,給人一種寬廣、壯美的感覺。接著描寫了肩輿(一種古代的交通工具)行進的情景,行進時步履蹣跚,給人一種徒步涉水的感覺,增加了旅行的艱辛和困難。
接下來的兩句“溪聲猶帶夜來雨,山色漸分云外霞”通過描繪溪水的聲音和山色的變化,將夜晚的雨水和云霞的美妙融入到自然景色中,給人以靜謐、神秘的感受。
之后的兩句“岸半斷林開鳥道,水邊疏生近人家”描繪了河岸一邊是半斷的林木,開辟了鳥兒的通道,另一邊水邊則有稀疏的人家。這種描述展示了自然與人類生活的和諧共存,表達了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
最后兩句“塵埃何處尋真境,試農寒流認落花”表達了詩人對真理和美的追求。詩人思考著,在塵埃紛擾的世界中,應該到哪里去尋找真正的境界。他通過描繪試農寒流認落花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對生活中短暫而美好瞬間的珍視。
總的來說,《渡橫溪》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行進的情景,以及對自然美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展示了李彌遜對自然和真理的敬仰和追求,給人以啟迪和思考的余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