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晞陽軒 / 作者:李彌遜 |
山高竹柏陰,得之近亭午。
茲軒揖朝暾,精色快先睹。
濛濛勒花春,十月九風雨。
羲和為反旆,照我衣上縷。
眩然九陽游,誰云在環堵。
|
|
晞陽軒解釋: 《晞陽軒》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山高竹柏陰為開篇,將讀者帶入一個清幽的山林景象中。詩人通過山高竹柏的陰影,令人感受到午后的寧靜和涼爽。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晞陽軒(詩人的居處)向朝暾行禮的情景。這里的"朝暾"指的是早晨的陽光,意味著新的一天開始了。詩人用"揖"來表達自己對朝陽的敬意,展現出他對自然之美的贊嘆。
在第三、四句中,詩人提到了"精色",這里可以理解為景色的美麗和鮮艷。他渴望早日目睹這美景,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觀的向往之情。
隨后,詩人以"濛濛勒花春"描繪了春天細雨紛飛的景象,這是十月的九風雨,傳達了秋天的凄涼和濕潤。這樣的描寫使詩中的景色更加豐富多彩。
在下一句中,詩人以羲和為反旆,照亮了他衣上的細絲。羲和是古代神話中的太陽神,將自己的旗幟翻轉來照亮詩人的衣服。這一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明亮和獨特,也與前文的"朝暾"形成了呼應。
最后兩句:"眩然九陽游,誰云在環堵。"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追求。"眩然九陽游"意味著詩人仿佛置身于明媚的陽光之中,感受到了宇宙之大和自然之美。"誰云在環堵"則表達了詩人的自由之心,他超越了塵世的束縛,不再受限于環境和境遇。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林景色、春雨和太陽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向往,同時展現了他內心的明亮和追求自由的態度。這種對大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境遇的超越,使《晞陽軒》成為一首富有詩意和啟示的詩詞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