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桐廬 / 作者:李彌遜 |
江盡溪流合,行舟落照催。
櫂歌來月浦,帆影上風桅。
路轉山容改,潮平水色回。
兵戈滿天下,飄泊壯心摧。
|
|
發桐廬解釋: 《發桐廬》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江上乘舟的情景,通過景物的變化和詩人的感慨,表達了壯志未酬和飄泊之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江盡溪流合,
行舟落照催。
櫂歌來月浦,
帆影上風桅。
路轉山容改,
潮平水色回。
兵戈滿天下,
飄泊壯心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開篇“江盡溪流合,行舟落照催”,描繪了江河的寬廣和行船的速度,給人一種奔流而下的感覺。其中的“行舟落照催”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接著,詩人描述了船上的景象,櫂歌和帆影在夜晚的月浦和風帆上相互呼應,增添了一種寧靜和美麗的意境。
接下來的兩句“路轉山容改,潮平水色回”表達了船只行進時山勢的變化和潮水的平靜,從物象上再現了船行的曲折和河流的起伏。這種景色的變化也隱喻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變幻。
最后兩句“兵戈滿天下,飄泊壯心摧”則道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壯志未酬。兵戈滿天下暗示了戰亂頻繁的時代,而飄泊則表達了詩人流浪漂泊的境遇。壯心摧折,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抱負未能實現的失望和無奈。
整首詩以江河行舟為背景,通過描繪船行的景色和詩人的感嘆,展示了一個較為悲涼的畫面。詩人借景抒發了自己的壯志和追求,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這首詩在情感上較為沉郁,通過景物的描繪與詩人的感慨相結合,呈現出一種飄泊人生的無奈與苦悶。 |
|